其實食用油脂也有一套國家檢驗標準喔!
食用油既然是健康的必需品,我們每天除了喝進肚子外
是否有仔細看看廠商出具的相關檢驗數據呢?
今天來簡單跟大家分享,就從法定檢驗標準開始。
【酸價、過氧化價】
?酸價高低:是指食用油中所含游離脂肪酸比例的高低,
?過氧化價:用來表示油脂氧化程度的高低。
這兩個數值,都是用來判斷油品是否新鮮的標準。酸價越高,游離脂肪酸越高,代表這樣的油越不新鮮,越容易產生油耗味。一般食用油透過精煉工序也可以有效地降低酸價數值。因此酸價可以做為判斷一瓶食用油品質好壞的第一步,但它不是絕對。
【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是一種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是目前為止最強的致癌物質。主要有B1、B2、G1與G2等4種,又以B1的毒性最強。
主要是由於種子種植、採收、保存不佳及製程預處理未妥善造成。
【重金屬】
對人體危害影響甚大有八大重金屬:砷、鉛、汞、銅、錫、鉻、鎳、鎘。
油脂檢驗項目中,法定標準要求四種分別:砷、鉛、汞、銅。
【芥酸】
芥酸( erucic acid )通常在很多綠色植物中自然產生出來的,尤其在芸苔屬油菜品種的蔬菜中有較高的含量,例如:甘藍型油菜、羽衣甘藍,芥菜。
★爭議性大,未有定論
芥酸對人體的影響存在有很大的爭議性,因為尚未有研究紀錄其對人類的健康有負面影響;芥菜油由於其芥酸含量高,一度在美國、歐盟、加拿大被視為不適合讓人類來使用的。
在歐盟,由於芥菜油中高含量的芥酸使得其為禁止的食品,而澳洲更在2003年訂定了每日可容忍的芥酸攝取量為500毫克/一天。在食品級菜籽油中也含有少量的芥酸,所以美國有訂定芥酸占其油的總重的2%。歐盟則是訂定芥酸占其油的總重的5%,且在嬰幼兒的食品中有特殊的規定。
★因此目前台灣對於芥酸的規定就是參照歐盟以含量5%以下為標準。
雖然依芥花油的脂肪酸比例而言,帶有相對較高的Omega-9。但是如果消費者對於芥酸存有疑問的話,我想要找到能替代芥花油的產品還是相對的多!
目前在台灣取得容易的,比如橄欖油、苦茶油、高油酸品種的紅花籽油、高油酸品種的葵花籽油都相對有更高量的Omega-9,以高油酸葵花油來說Omega-9所佔比例甚至高達85%。
【脂肪酸比例】
影響植物脂肪酸比例組成有諸多因素,包含種植地區、氣候、日照、雨量、栽種方式、品種…等等,皆會造成脂肪酸比例不同。因此,不同廠商即便使用同一品種植物製作冷壓油,脂肪酸比例與風味也會有長短之分,這也相對能彰顯出廠商的良心與用心。
【結論】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廠商,確有必要提供檢驗數據供消費者參考。而不是「黑罐仔裝醬油」深不見底無法判斷好壞!每天都想喝好油的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好好檢視自己手上的食用油,是否都能讓我們喝的安心、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