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是再熟悉不過的名詞了,而這些疾病的共同殺手,竟然隱藏多年後才被發覺…

它可能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共同殺手。

但是它不是不是一種病,但比病還要更可怕可需注意。

更嚴重的是,世界人口中第二個最容易被它盯上的族群,正是台灣人,僅次於印度人。

你知道它是誰了嗎?

沒錯它就叫做「代謝症候群」!

 

許多醫學研究發現,如果腹部肥胖、血中三酸甘油酯(TG)偏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等五項指標中,具有三項或三項以上符合,就是「代謝症候群」的一員了,而這些危險因子與台灣十大死因榜中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極度密切相關

而先前在國外的研究發表之中,「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心臟病的機率高2倍、高血壓3倍、高血脂4倍、糖尿病6倍,並且有其他更高的機率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的。

 

代謝症候群發生原因?

  • 肥胖及脂肪代謝異常

現代人飲食習慣都是以麵包、飯、麵這類的精緻澱粉居多,甚至在三餐飯後再來份甜點來杯飲料,雖然這是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因為攝取過多的熱量以及醣分,而這些過多的熱量沒有辦法有效的使用後,再體內以「脂肪」型式囤積,而身上因為囤積過多的脂肪導致肥胖以及脂肪代謝異常。

  • 胰島素阻抗

原本以為只在第二型糖尿病人身上出現的胰島素阻抗,但是因為身上過多的脂肪組織增加時會釋放出大量的游離脂肪酸,而過多的游離脂肪酸 會抑制胰島素調節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減少了胰島素的敏感性,也增加了三酸甘油酯的囤積,而三酸甘油脂又在釋放出大量的游離脂肪酸,使得胰島素阻抗更加惡化嚴重。

 

該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發生?

預防或控制代謝症候群沒有特別的訣竅或捷徑—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1. 體重控制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衡量肥胖程度,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m2)及24(kg/m2)之間,太瘦、過重或太胖皆有礙健康
  2. 定時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減少阻抗的問題。並且運動幫助減輕體重,瘦下來也可減少胰島素阻抗發生的機率
  3. 定期追蹤
    定期的到醫院做簡易的抽血檢查代謝症候群的五項指標
    腰圍、血壓、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
  4. 飲食控制
    「體重控制、定時運動」約佔百分之二十的成效,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於「飲食控制」
    改變飲食的習慣,戒掉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糖分以及減少飲酒習慣,多增加攝取高纖維的食物、補充各類營養素以及多攝取好的油脂(Omega3.6攝取均衡) ← 點我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