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裡之所以有胃酸,是因為它應當出現在那裡。胃酸並不是在人們享用過義式辣味香腸披薩後,胃部用來懲罰大家的某種令人困擾的物質。
促進關鍵營養素的消化與吸收
許多營養素,例如:蛋白質的胜肽與胺基酸成分、礦物質(包括鐵、銅、鋅與鈣),以及維生素B12與葉酸,它們的消化與吸收全都仰賴適量的胃酸。胃酸是透過完美調整胃部的pH值(酸鹼平衡),以及刺激胃部自身的消化酵素(亦即胃蛋白酶)發揮作用,來達成這項目的。如果因為胃酸不足使得早、午、晚餐無法消化,我們就無法吸收來自大自然的那些食物當中的營養素。如果我們因為消化不完全而長期營養吸收不良,如何能期望自己一直維持健康?
消化存在的目的,是將完整的食物分解成其中所蘊含的營養成分,使其可以輕易地被吸收進入血液之中,我們的胃透過許多重要的方式開啟了這項過程。就許多必要營養素而言,這項分解程序的發生只有在範圍狹窄的相對酸度內,才能夠達到最佳效率。如果胃酸太少,分解營養素、使得營養素變得易於吸收所必需的正常化學反應,可能就無法發揮最大的效能。這種情況一旦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會導致選擇性營養失調的情況,進而可能對各種重要的身體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而且其中許多功能根本已經脫離消化系統的範圍。
胃酸分泌量太低會發生什麼事?
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中期,經常有研究人員提出報告,表示罹患無酸症的人數隨著年齡而增加,20歲的人中大約有4%,而60歲的人中則高達75%;無酸症即近乎或完全沒有胃酸,又名「胃酸缺乏症」與「胃酸過低」,也稱為「胃酸過少症」。近期在1996年,有位英國醫師檢閱與年齡相關的腸胃道疾病,提出胃酸的產量通常會隨著人們變老而下降,原因在於製造胃酸的細胞有所減少,這種情況稱為「機能性萎縮胃炎」或「胃部萎縮」。
機能性萎縮胃炎是「與年齡相關」的胃酸量逐漸減少情況的主要發生原因。許多研究都證實,患有機能性萎縮胃炎的人特別容易罹患超出胃部與食道範圍外的多種嚴重病症。這些病症包括:
• 重要維生素、礦物質與胺基酸吸收不良
• 蛋白質消化不良
• 過敏
• 抑鬱症
• 惡性貧血
• 胃癌
• 胃部與小腸內細菌增生,隨之併發各種症狀,例如:胃灼熱、「脹氣」、便祕、腹瀉,以及染上可能致命傳染病的機率增加,比如霍亂與沙門氏桿菌
• 皮膚病,包括各種形態的痤瘡、皮膚炎(發癢、泛紅、腫脹)、濕疹及蕁麻疹
• 膽囊相關疾患(膽結石)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紅斑性狼瘡
• 慢性肝炎
• 骨質疏鬆症
• 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 老化加速
假若胃酸這麼重要,而且胃酸分泌量長期過低可能讓人們罹患慢性病,服用以讓胃酸更加短缺為唯一目的的藥物,是否有任何意義?
生產那些對抗胃灼熱的強效抑酸劑的製藥公司,其實知道胃灼熱與胃食道逆流並非由胃酸過多所造成。他們的研究人員非常聰明,也會閱讀科學文獻,因此很清楚他們的藥會進入到哪種胃裡,所以他們的廣告幾乎從未實際表明:胃灼熱經證實是「胃酸過多」所導致。他們所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如果胃酸是引發胃灼熱的原因,那麼胃酸減少必定好過胃酸增加。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合理,卻與事實完全不符!對許多有胃灼熱與(或)胃食道逆流的人而言,最好的治療方法可能是增加胃酸,而非減少。
內行的醫師運用天然又便宜的酸補充品(搭配其他各種天然藥物),成功醫治了成千上萬患有消化不良、胃灼熱與其他胃酸不足相關疾病的病患。治療一結束,消化不良大半就成了過去,而他們的病患便不再需要繼續服用強效、昂貴又具有潛在危險(長期而言)的抗酸藥物。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胃灼熱並非胃酸過多造成的,那麼它的起因為何?這些藥物又為何看似這麼有效?畢竟情況確實「看來像是」降低胃酸量能夠緩和胃灼熱的症狀,同時有助於治療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食道損傷情形。
我們不否認胃酸是引發胃灼熱症狀的原因(但不一定會造成其他種類的消化不良症狀),而胃食道逆流所帶來的許多傷害也都是胃酸造成的;我們同意胃灼熱的燒灼感之所以產生,是因為食道接觸到胃酸的緣故,而長期與胃酸接觸,可能造成如逆流性食道炎與胃食道逆流等更嚴重的病症。本書論點針對的是人們誤解的觀念:胃酸「過多」是形成這些傷害的原因。即使是少量胃酸,出現在錯誤的地方(例如:食道),也可能引發某些症狀,最終使得組織受到損傷。畢竟在胃酸的幫助下,即使是堅韌的牛排,也能在一小時左右被分解成等同於肉湯的食糜。胃酸當然是種厲害的東西!
儘管這只是暫時的;我們也不得不認同,減少胃酸的確通常有助於緩和胃灼熱的症狀,進而減少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損傷。
胃酸成了代罪羔羊?
任何人只要熟悉相關科學文獻,馬上就會認同胃灼熱與胃食道逆流根本不屬於胃酸相關疾病(消化不良的其他症狀不一定如此),更確切地說,它們通常屬於肌肉方面的疾患,也就是護衛食道下端的肌肉閥(括約肌)出了問題。下食道括約肌會打開,是為了讓人們吞嚥的食物與液體能夠輕易通過並進入胃部,除非是要打嗝與嘔吐,否則這是下食道括約肌會打開的唯一時刻。在食物通過後,下食道括約肌應該會隨即關閉,阻擋任何酸性胃液回流進入食道。如果下食道括約肌正常運作,胃裡有多少胃酸都無妨,因為它不會逆流進入食道;但若下食道括約肌怠忽職守,即使只有少量胃酸,也可能在合適的條件下逆流進入食道。
科學家已經發現,在我們有胃灼熱或胃食道逆流症狀時,下食道括約肌會在不應該打開的時候短暫開啟。當我們的胃裡有胃酸(或其他任何東西),有時甚至只有一丁點,但在下食道括約肌突然不恰當地打開,而胃酸分泌的位置又正好在這扇閥門附近時,就會發生逆流的現象。
發生這種情況是否應該歸咎於胃酸過多?很勉強吧!胃酸畢竟只是一種液體,受制於引力與胃部和食道的肌肉收縮,注定被動地抵達自己的所在位置。
胃裡有多少胃酸根本沒有關係,只要下食道括約肌維持緊閉狀態,胃灼熱或逆流的情況就不會出現(請記住,胃部構造的作用就在於容納與處理強酸,胃酸的酸度比我們的血液強烈十萬倍)。與其將指控的手指指向胃酸「過多」,我們其實更應該緊盯那位怠忽職守的年老守門員─下食道括約肌。
(原文刊載於強納森‧V‧萊特Jonathan V. Wright、蓮恩‧萊納德Lane Lenard 《恐怖的胃酸疾病療癒聖經》/柿子文化)
強納森‧V‧萊特Jonathan V. Wright
泰奧馬自然醫學診所(Tahoma Clinic)創辦人和醫療總監(medical director)。
哈佛大學人類學學士,密西根大學醫學博士。有近四十年自預防醫學臨床經驗,受西醫學基礎教育的他,其一生研究重心卻都在「師法自然」,自一九七六年以來,積累了超過五萬份關於飲食、維生素、礦物質、植物藥草和其他天然物質的研究論文,從中他開發了非專利藥物(非「藥物」),以治療健康問題,是美國自然療法的先驅及領導者。自一九八三年來,萊特博士一直在向美國、歐洲、日本等數千名醫師教授自然療法。
喬納森博士研究胃酸與健康、老化的關係已逾四十五年。
獲獎紀錄
★1988年→美國名人堂 醫學貢獻醬International Hall of Fame, Literary Medicine Award
★2001年→鮑林營養生化理念推展貢獻 終身榮譽獎Linus Pauling Award Presented for leadership in orthomolecular medicine at all levels
★2003年→營養學之父 榮譽獎Pioneer Award